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东吴孙十万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二十二章 谋救 (2/2)

第二十二章 谋救 (2/2)

文/out
东吴孙十万 | 本章字数:40.69万字 | | 东吴孙十万txt下载 | 东吴孙十万手机阅读
是知识分子,可以称为士。东汉时期整体文化程度低,因为便捷的纸张和印刷术都没有出现,蔡伦制造的压根没有实际替代性,脆,易裂。士就是文化人,他们是垄断教育体系,进而甚至之后九品中正制垄断了官僚体系,产生了一句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,寒门指的是小地主,商人,自耕农这些通过发家后游学产生的学子,而士族就是利用教育的垄断权,垄断了大部分人才(总体上说,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更大的发展,但不能排除一些草根异类,比如朱元璋)。而通过可以制造人才,即使受挫,依然可以再起,因为统治者需要人才(知识分子)来进行管理生产发展,所以,那个时代的士,很高傲,俨然一副幕后的统治者的样子,因为统治者离不开他们,而他们也可以通过制造的人才来获取土地,商业,工匠,而且士族是一个圈子,圈子外的人想进入也是需要证明的,没有几代累世为官,压根无法主动融入这个圈子,这样有实力的人应该就是被称为地方豪强,他们有土地,有人才,有私兵,不过他们只能被士奚落成寒门,但是他们依然渴望进入那个圈子。士族也会主动去吸收人才,但是这些人才大多只是打工而已,四世三公,门臣故吏遍及天下当然不会都是士,大多就是这些打工的。

以上个人浅见。

说一下商道问题,这里起初设定走庐江通荆襄之地,走淮南,北上广陵通青徐北方之地,

淮南又通豫州(陈国是一个郡级诸侯国,汉朝采用郡县+分封制,七国之乱后削弱了诸侯国势力,所以只有郡国,县国)通司州关中之地,而且豫州淮南相对富庶商路发达,原本历史上袁术败亡后这两地也就破败不堪了(一则压迫,二则战乱)。而古代商道并不是那么好找的,首先你不管陆路还是水路,你都要面临关卡,还有沿路地方豪强,你不可能一路商队就带几千士兵,补给都是一个大消耗,而应付地方官府和豪强又是一份大差事。第二,路径问题,古代并非现代交通如此发达,一个导航你就能直接单车从首都开到上海浦东新区,繁杂恶劣的道路上开辟一条新商道,是一项巨大的实验。所以,这个设定一年开辟一条新航路,其实是从豫章北通荆州,西通巴蜀的。

最后我要吐槽的是,秦松,陈端都是短命鬼,连三国志都没记载干了什么,只说了是孙策的谋主,就这还有字,我大术爸十万大军里的将军,谋士,还有儿子都连个字都没有,陈寿这厮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二十一章 谋刺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