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明朝当官那些年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十八章 一遇风云 (2/2)

第十八章 一遇风云 (2/2)

文/惊年渡
明朝当官那些年 | 本章字数:264.57万字 | | 明朝当官那些年txt下载 | 明朝当官那些年手机阅读
点头道:“我自有办法,不会叫人知道粮食从何而来,只需你将粮食装上大船……”

目送陈惇离开,身后的老仆收走了多余的茶碗,道:“少爷,几十万两银子呢,丹阳老家铺子,正缺周转……就真的不要了吗?”

“我常跟你们说,”邵芳道:“不能只计眼前之利,而看不到更久远的利益。你们只看到了几十万两唾手可得的眼前之利,却不知道比这更值钱的,是欠下的人情。”

“少爷,人情值当什么?”这老仆显然还是不能理解:“这么多年,多少人欠下你的人情,也没见他们还上。”

“他们还不还都无所谓,我邵芳不在乎,也不当回事。”邵芳站了起来,道:“但这个人不一样,我下了大力气笼络,在他身上压下最大的本儿,就是希冀有一天能得到回报。”

“他能回报上什么,”老仆摇头道:“能还上几十万两银子吗?”

“你说我邵芳一条命,值不值几十万两银子?”邵芳自言自语道:“说不定,他能活我一条命呢?”

邵芳想起何心隐对他说的,曾于帘后见张江陵的事情。

“能掌天下大权,能杀人,”何心隐道:“能杀我。”

“也能杀你。”

“有物生之,必有物克之,”邵芳暗道:“一遇风云便化龙的人,天下又岂止张江陵一个?届时谁是敌手,我倒更看好这陈梦龙一点。将来的事情,真是也未可知啊。”

府衙中,陈惇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:“十万石粮食,满打满算支持四十天,决不能投放市场,否则一夕之间就会被抢光,米价涨得更快。我的打算是,用这新米换陈米,一斤换三斤,这样我们可以支持一百天,可以维持到夏粮上市。”

“陈米也没处换,”归有光道:“大户把持苏州、常州、松江所有的粮食,连陈米都不售。”

“我知道他们有个粮油协会,以陆氏为首,”陈惇道:“陆氏不发话,谁也不敢给官府卖米,也都等着粮价上涨。但我就不信这陆氏能一手遮天,一户人家中的俩兄弟,尚且生有异心,何况那么多的粮商大户,总有人不和陆氏一条心的,他们只是慑于陆氏的威胁罢了。”

而且陈惇还并不打算从常规渠道购买陈米。

常州府的江阴、无锡两县,忽然拉来了大批粮食。

“新米换陈米,”卸货的人大喊道:“一斤换三斤,童叟无欺,欲购从速——”

“今年夏粮还未上市呢,”许多人围凑过来:“哪儿来的新米?”

“要真是今年夏天的新米,那就一斤换五斤了,”陈惇跳下货车:“这是去岁常熟的大米,粒粒饱满,清香扑鼻,一斤换三斤陈米,这个买卖划算吧。”

“而且现在,苏州米价大涨,”陈惇道:“一百斤这样的米,要三两三的银子,而陈米价格只涨了六分……”

他话还没说完,就有人最先按捺不住,道:“你们收多少,我家有陈米,但只有二升,收不收?”

“收啊,别说是二升,就是二合也收,”陈惇一把解开米袋,任由百花花的大米倾泻而下:“多少都要。”

……

“走一路收一路,”陪着陈惇来常州的苏州小吏擦着汗道:“已经售出六万石,换了十八万石陈米了。”

“仔细挑拣过了吧,”陈惇道:“陈米是要能吃的,不是腐米。”

“都能吃,决计没问题,”这小吏道:“其实普通百姓家都舍不得吃新米,都吃的是陈米,也自有一套贮存办法,没有检查到发霉的。”

陈惇点点头,“有人逼着我们高价买米,算准了我们最后走投无路所以有恃无恐,一天一个价地涨着,就等我们就范了。”

苏州粮店即使施行限量,两万石粮食也很快就卖光了,所有人都相信官府坚持不了多久了,苏州城马上就会断粮,因此粮价就像是滚雪球一样,一下子从陈惇离开时候的三两三,涨到了五两六,并且涨势强劲,丝毫没有放缓的意思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十七章 抬价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